新纪元1912 第101章 袭击(2/3)

小说:新纪元1912 作者:无语的命运 更新时间:2022-06-01 20:39:13
  

  街对面,一个青年妇女把她一楼套间窗子上的纱窗帘放了下来,转身对在屋子里来回走动的十几人说:

  “走的是第二条路线。”

  其中几个青年人,他们显然不是什么老手,听到女人的话后,他们立即停止了搓手,然后有些激动跳起身来,其余几个人年龄较大,也不那么激动。

  他们之中有一个老于此道的人,是家有钱,他是四川人,在清末时曾是土匪,后来机缘巧合参加了保路运动,在四川省陆军建立后,成为省军中的一个连长,原本以为能在军中混一辈子的他,却意外的被征入远征军,对此,他非常抵触,原因很简单,他不想死在洋人的地界上,所以,他主动申请退役,但是见惯了天津的繁华世界之后。却又不愿回四川,于是便在和其它一样,在天津捞起了偏门。

  可以说这间屋子里最危险的人就是他,为了钱。他可以做任何事情,这是众所周知的,而现在,摆在他们面前的则是一笔高达六十万元的巨款。

  当这个女人宣布了这个消息以后,这几个个男人通过楼房的后楼梯来到了一条小街,那里停放着三辆汽车,都是从租车行租来的汽车。

  此时是3点55分。

  在那个人找上门之后。马跃武,这个曾经的机枪组组长,亲自花了几天的时间研究行刺地点、测量射击角度、计算车辆的速度和距离,以及拦截车辆所需要的火力,曾经在江苏陆军接受的系统机枪训练则成为了最佳的助力。

  而这一次他选定的地点是通向京津公路的一条主要交叉路。计划是这样的:第一组由带长枪的射击手组成,他们在不到交叉路200米的地方向总理的汽车开火。他们躲在停在路旁的一辆汽车里,以非常小的角度向开过来的车辆射击。根据他的计算,等到前面一辆车开到和面包车并排的地方时。应该有至少一百发子弹穿过那辆车子。为了这次行动,他们甚至花高价,通过在军队中的关系。购到了六支冲锋枪。

  等到总理的汽车被迫停下的时候,由革命党成员组成的第二组,就从路边拥出来,以近距离猛扫,把总理的警卫人员干掉。然后两个小组会合到一起解决总理一行人等。事情成功后,跳上接受他们的三辆汽车撤走。

  4点15分时,两个小组的射击手已经守候在各自事先看好的射击位上。马跃武亲自担任了望员,他站在距射击地点向巴黎方向约100米处的一个公共汽车站旁,手里拿着报纸,眼睛一眨不眨地向远处望去。他们共同约定的信号是:他挥动报纸向站在车旁的第一组组长家有钱发出命令。后者再把命令转达给四肢伸开趴在他脚边的射击手,他同时开枪扫射。

  当李子诚的车队离开北京内城时,汽车慢慢的和开道车接来了一定的距离,众所周知,李子诚一向不喜欢这种鸣锣开道的排场,所以。只要有机会,他就乐意让他们离开。

  “轻车简从……”

  坐在汽车后座,通过薄纱看一眼车外,李子诚在心下喃语着,越是制宪会议即将召开,他越需要做一些事情,以向那些人证明一些事情,证明他从来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,证明他一直在努力。

  这一次去天津,除了参加完工典礼,还要去大沽造船所参观,现在大沽造船所已经由官办改为商办,几年没造过船的大沽造船所已经接到了由鹰游门船厂转来的定单,现在正在制造一艘3500吨商船,除此之外,还有海河人造丝公司,这是中国人造丝公司在天津的分厂,现在,大港工业区正日显其形,最晚到年底,就能初建成效,而……

  “等到太原的新兴实业工业区建成了,到时,应该也就形成风气了……”

  想着山西阎锡山在年初时的“跟风”之举,李子诚的心下倒是只觉一阵欣慰,毕竟,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,甚至为了“奖励”山西,同样也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,**公司已经决定在太原兴建“中国铝业公司”。

  “每一个省建一个实业工业区,中国的经济面貌就会发生大改观!”

  心下思索着,李子诚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了笑容。

  4点18分,马跃武看到车队沿着解放大街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朝着他飞驰而来。一看到车队,他便立即拼命地挥动报纸。

  街对面11米以外的地方,家有钱便看到了头挥动的报纸,下一瞬间,他就看到总理汽车那尖尖的车头闪过车站进入了眼帘。

  “射击!”他对脚边的人尖声叫道。

  他们开火时,车队已到了他们眼前,他们以90度的角度,对一个以每小时80公里速度驶过他们面前的活动目标射击。这些大都是由老兵们组成的枪手的射击技术还算高明,汽车被十二颗子弹击中了,但大多数子弹是从后面打中770轿车的。两个轮胎被击中了,虽然它们是自封式轮胎,但是气压的消失使开得很快的车子全靠前轮在地面上滑行,东倒西歪地向前冲去。正是这个时候王玉坤则救了李子诚的命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新纪元1912,新纪元1912最新章节,新纪元1912 笔趣阁手机阅读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