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杀 第五十五章 大殿封赏(1/2)

小说:三国杀 作者:三个石头人 更新时间:2024-04-26 18:26:20
  x,最快更新三国杀最新章节!

  (石头先在这里给各位道个歉,今天石头工作的地方停电一整天,现在才来,所以石头现在才更新,迟了点,十分抱歉,晚上十一点还有一章)

  次日凌晨,天还没有亮,轰隆隆的鼓声忽然敲响了,惊醒了沉睡中的洛阳,早朝的时间到了。

  天色还是黑沉沉的,但大街上已是马车随处可见,马车右辕上,橘红色的灯笼上写有主人的官衔和姓,比如车骑朱,这就是车骑将军朱儁的马车了,或者中郎皇甫,这却又是中郎将皇甫嵩的马车,马车一辆接着一辆,夹杂着骑马的官员,浩浩荡荡向太和门方向驶去。

  此刻卯时未到,太和门广场上聚满了官员,他们正三三两两低声交谈。

  张天昏昏沉沉地坐在台阶上,看着自己的便宜老爹神采奕奕的不停和认识的官员打着招呼。

  “哎…..不知道是哪个混蛋规定早朝要这么早,”此刻的张天谁也不想理睬,“要知道被老爹硬从筠姐香喷喷的被窝里拉出来,现在的自己可是满腹怨言。”

  这时一个老头模样远远的走来,躬身施礼笑道:“张大人,怎么坐在此处?”

  张让也站起身笑的:“让蔡郎中见笑了,昨晚受了点风寒,身体虚弱,便坐下休息。”

  张天翻了翻白眼,自己老爹真是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不过老爹对对方的称呼却是激起了张天的兴趣。

  蔡郎中,不会是蔡邕吧?

  蔡邕,字伯喈(读jiē),陈留圉(今河南杞县)人也。东汉文学家、书法家。博学多才,通晓经史、天文、音律,擅长辞赋。灵帝时召拜郎中,校书于东观,迁议郎。曾因弹劾宦官流放朔方。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为侍御史,官左中郎将。董卓被诛后,为王允所捕,死于狱中。蔡邕著诗、赋、碑、诔、铭等共104篇。他的辞赋以《述行赋》最知名。

  蔡邕在汉朝末年,绝对是一个大学问家,而且在编写历史典籍方面贡献非常大,并且很懂音乐,又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。

  可是蔡邕又是悲剧的,不为别的,因为他有一个女儿——蔡文姬。

  本按照蔡邕的名气不说名传千古,流芳百世,但至少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但是无论我们的罗大叔还是各位大神们,对蔡邕往往都是一笔带过,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了蔡文姬的身上。不得不说,美女永远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。

  “哦!原来如此。”蔡邕上前一步,又低声道:“昨天张大人公子神威已经广为流传,老朽有一女名琰,字昭姬,年芳二八,希望张大人和令公子有空了到我府上坐坐。”

  “这真的是那个因为弹劾宦官而被流放的蔡邕,怎么那么像后世拉皮条的,当然这个皮条拉的有点大了,对象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。”站在一旁的张天再次在心里狠狠的鄙视了罗大叔一番。

  “喔,我也早听闻蔡郎中有一女,才冠京城,早就想带着犬子过府拜访,但又怕唐突了,既然蔡郎中相邀,过后一定登门拜访。”

  “那就一言为定!”

  “一言为定。”

  老爹和蔡邕就像谈妥了一桩皮条生意似的老鸨一样,两人一起仰天笑了起来,看的一旁的张天大呼人心不古。

  这时,太和殿上传来一声浑厚的钟声,一名殿中监官员走出来高声宣道:“卯时一刻已到,升朝!”

  太和广场上数千名官员立刻排成了两队,汉灵帝时期的朝会有小朝、中朝和大朝之分,小朝主要是临时有要事才召集的朝会,这是由从三品以上官员参加,一般在未央宫或者延英殿举行,讨论军国大事。

  而中朝一般是指每天早上的朝会,五品以上职事官都要参加,这是大汉最频繁的朝会,像今天逢五的朝会,也是属于中朝,大多在宣政殿举行,但今天在太和殿举行,官阶又降到七品以上,不限职事官,这就有大朝的意思了。

  大朝是每年五月初一和外国使臣集体觐见时在含元殿举行,京官九品以上,外官因朝集在京者,一律就列,场面极其隆重。

  “百官进殿!”

  二千余名官员分成两列,右列由司空袁隗率领,左列由大将军何进率领,按品级依次排列,走上高高的龙尾道,向气势恢宏的太和殿鱼贯而去。

  太和殿极为宽阔,南北长四百余步,东西广五百余步,可容纳万人,它巍峨地屹立于龙首原南沿之上,极目远眺,终南山清晰可见,长安街道尽收眼底。

  进入大殿光线很充足,但越往里走,就渐渐变得昏暗,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榻上,他可以清晰地看见群臣,但群臣却看不清他,这就显出高高在上的皇帝的神秘与威严。

  其实和后世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,并不是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站着的,群臣进殿后,从三品以上官员都有席位,可坐听朝政,而四品以上官员都在后面站立,按三省六部九卿五寺以及散官的顺序依次排列。

  大殿里窃窃私语,议论着今天早朝的内容,今天早朝就只有一个议题——西园八校尉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杀,三国杀最新章节,三国杀 笔趣阁手机阅读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