狩猎好莱坞 第1170章 100公里(2/3)

小说:狩猎好莱坞 作者:贾思特杜 更新时间:2021-11-14 18:16:47
  

  “这个问题不大,我们只需要在可以影响的评论通稿中频繁提及一下诸如罗杰·艾伯特这些著名影评人对《鬼影实录》的肯定即可。”

  “其实就是挑起争议的拿捏问题,不能太过。”

  “还有,关于伪纪录片电影这一全新类型,同样值得我们重点营销,第一部伪纪录片大电影,只是这一噱头,再加上影片的质量,宣传得当,我相信很多观众都会买票进场。”

  “我的想法和约翰类似,重点凸显伪纪录片电影这一全新电影题材,再就是结合影片的恐怖类型,丹尼,我还想到了一个口号,‘不一样的恐怖体验’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“……”

  热热闹闹的讨论持续了一个小时,团队终于拟定了一份为期两周的宣发方案,主要分为两部分,一个是根据《波士顿环球报》那篇文章主动挑起争议,最大程度在最短时间内激发《鬼影实录》的公众热度,另外一个,就是‘不一样的恐怖体验’,重点宣传伪纪录片电影这一全新的电影类型。

  方案敲定,执行立刻开始。

  当天中午伊格瑞特门户就出现了反驳《波士顿环球报》那篇影评的文章,还有Facebook社交网络和一些影视论坛上,各种名人大V分成两派,开始对此进行争论,相关话题很快登录各种热门话题榜单。

  紧接着,这番争议迅速从网络媒体向传统电视和纸媒渗透。

  短短两三天时间,无数公众就知道了一部名叫《鬼影实录》的电影在媒体上吵的很热闹。

  另一方面,炒热度的同时,丹妮莉丝娱乐也没有忘记‘不一样的恐怖体验’宣传,因为这是为影片立口碑。

  新一周的周三,著名影评人罗杰·艾伯特因此登录《大卫·莱特曼深夜秀》,探讨近期争议的同时,又对影片的内容一番夸赞,声称《鬼影实录》创造了一个全新电影类型。

  随着《鬼影实录》的话题热度越来越高,9月19日,又一个周五,这部电影在YouTube平台上正式放出了预告片,只有45秒钟的预告片,以忽明忽暗的镜头拼接形式,制造了一种悬念十足的恐怖氛围。

  仔细计较起来,预告片基本没什么实际内容,只是以画面手法,将影片关于一对情侣遭遇灵异事件的文字故事简介立体地展现出来。

  不过,即使如此,预告片还是引起了大批公众的关注。

  9月19日晚上9点钟,上线短短一个小时,这款预告片的播放量就突破了1300万,截止第二天上午九点,上线12个小时,预告片累计播放量已经接近7000万,因此也间接可见持续一周的宣传操作成果斐然。

  新世界影业团队根据《鬼影实录》的YouTube网站预告片播放量,甚至还特意调整了首周开画规模,从最初的1200块左右直接增加到2000块。毕竟不同于《卧虎藏龙》这样需要循序渐进的艺术片,《鬼影实录》虽说低成本小制作,却是标准商业片模式。

  热度足够的情况下,最短时间内收获最多票房才是王道。

  马里布,杜梅岬庄园。

  新世界影业团队为了《鬼影实录》宣传连轴转时,西蒙这段时间一直围绕某三个目标做着一些事情。

  这是9月20日,周六。

  上午九点钟,三位应邀而来的物理学家乘坐维斯特洛家族派送的专车进入庄园,刚刚在贝壳别墅前的广场下车,西蒙就带着几个女人孩子迎了上来,和三人一一招呼。

  三位物理学家分别是伯顿·里克特、史蒂文·温伯格和利昂·莱德曼。

  三人有一个共同特点:他们都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。

  三位基本都六七十岁的老人眼看西蒙·维斯特洛亲自迎接,本来还有些欣喜,只是,看到这位年轻男人身后不仅跟着几位漂亮女人,还有一个小姑娘,又难免生出了几分不太好的预感。

  没办法。

  曾经失望到极致,再看到失望,难免患得患失。

  事情还要从1983年说起。

  由于原子弹的缘故,再加上当时还处在冷战阶段,东西方各个大国对于粒子物理学的研究都颇为重视,不惜花费重金,美国的第一个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1983年立项。

  1986年,超导超级对撞机(SSC)设计完成,设计全长约22.5公里,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的粒子对撞机项目,比欧洲最终成型的LHC项目要早十多年。

  虽说预算从最初的40亿美元一路膨胀到110亿美元,但从里根时代开始,再到后来的布什,前后两任总统都对这个项目非常支持,只可惜,1991年,苏联解体,冷战结束,人类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剧变,也使得类似于ITER的SSC这种投入巨大产出却似乎渺茫的极限科学探索项目不再受到追捧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狩猎好莱坞,狩猎好莱坞最新章节,狩猎好莱坞 笔趣阁手机阅读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